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他们是西石大学子的“优质偶像”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11-22 16:03:00浏览: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一大批西石大青年教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我校3名“90后”副教授一心钻研,勇攀高峰,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精彩故事吧。

刘娅菲 :“佛系”的科研者

IMG_256

刘娅菲,1990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2013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美国怀俄明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7年获美国怀俄明大学博士学位,2018年开始在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工作,2022年评副教授,主要从事微流控技术应用、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技术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01

你知道什么是微米吗?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

你知道一种控制微米液体流动的芯片如何运用在油气藏研究领域吗?就是在一块面积很小的透明载体上构建的尺寸精确到微米的“实验室”,人为模拟油气水的渗流等石油相关领域的流体实验。

众所周知,大多数油气资源蕴藏在1000—1500m甚至更深的区域,为了探寻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的油气资源,石油科研领域必须解决如何高效、低成本动用油气资源的难题。在我校雁塔校区1号教学楼油气井增产理论与技术研究室里,刘娅菲经常带着研究生和本科生运用微控流技术,做有关油气藏多相流体流动研究。

应用微控流技术所需设备很简单,一台电脑、一台高速摄像机的显微镜、一台驱替泵、一块薄薄的芯片而已。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复杂,需要的是细心和耐心。

刘娅菲和学生将从矿场采集的真实岩心做成切片处理后,用CAD绘制横截面内部情况的图形,再根据图形制作成微控流芯片,这是微控流技术实验的第一步。

IMG_257

02

当薄薄的芯片成品到手后,刘娅菲和学生开始用驱替泵将水和油注入芯片,经过红色染色处理的油进入芯片管道内,会形成层次分明的多相平行流动。因为芯片的尺寸较小,内部结构都是在微米级,所以刘娅菲和学生需要用装置高速摄像机的显微镜去观察油气水在微管道的排布情况。当油气水流动稳定后,他们用显微镜相连的CCD相机对芯片内部情况进行拍照。当适量的照片收集后,再利用图形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得到特定条件下的油气水分布情况。

这就是刘娅菲所从事的微流控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大致流程。她解释说,微流控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主要应用于医学、生物等方面的研究。由于它的尺度和油藏多孔介质的尺度相匹配,也逐渐在石油工程领域得到应用。而她的研究就是以微流控技术为手段,借助交叉学科优势,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对油藏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展开基础和应用研究。这种技术研究目前在国外属于科技前沿领域,在国内开展研究的学者也是凤毛麟角。

目前,刘娅菲凭借微控流技术已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8篇;出版独著专著1部,参编“十三五”石油高等院校特色规划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5件;获陕西高等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延安市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1项,获2021年度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十大科技进展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2022年全国高校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

IMG_258

03

刘娅菲从小就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高考高分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大三的时候参加体球网,足球比分网“2+2”计划,进入美国怀俄明大学能源学院化学与石油工程系学习,2013年获得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美国怀俄明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尔后,她又师从DR.John.Oakey教授,从事微流控技术应用研究。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潜精研思、笃行致远,于2017年获怀俄明大学博士学位。

2018年,27岁的刘娅菲进入我校石油工程学院任教。第一次走上讲台,她面临的是来自亚非地区的国际生,需要用英文讲授中文教材《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留学多年,英语对她来说没有难度,可要讲授石油工程的专业课程,对她来说可是第一次。所谓万事开头难,这意味着她要从零开始,从头再学。

刘娅菲笃定地认为“作为教师,必须要过教学关,站稳讲台。”于是她重拾教材,梳理出里面的重点难点,结合自己当年在国内外求学的经验,查阅大量的文献材料,把每一堂课都当成一次课题研究,做到把教材吃透,把知识储备扩足,处理好“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认真备课只是上好课的第一步,而提高教学能力才是上好课的关键。为此,刘娅菲经常向院里的老师们请教自己的疑点,也常去老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老教师们对于课堂内容的教学节奏和课堂现场的把控。每当有教学督导来她的课堂听课后,她会很认真地和督导员交流,询问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及时去改正和调整。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刘娅菲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教学评分也越来越高。

IMG_259

04

“讲好一门课非常不容易。”刘娅菲叹道。从最初的无所适从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看似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的结果,但个中的艰辛只有刘娅菲自己清楚。

为了讲好《硕士应用英语》《油气田地面工程概论》,一张PPT的内容,刘娅菲会花上四五天的时间来备课。大量的资料整理和准备工作,让她经常加班加点到凌晨一两点。可她从不放松要求和降低标准,每一节课件,都利用了十几份甚至几十份参考资料,“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她说。

在美国求学6年,刘娅菲深谙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是她一直坚持的授课原则。虽然每一堂课都有规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但上课时,刘娅菲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讲课节奏。每当有学生和她积极互动的时候就是她最高兴的时候。“我把自己的所学所思传授给学生,我特别想和学生在思想上有共鸣,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2020年,刘娅菲开始以硕士导师的身份招收研究生。在带研究生的过程中,她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科研训练中,她对学生的要求也颇为严格。每一次做实验,必须严谨细致,不管成功和失败都要留下记录以供后期追查。每一周开展学术研讨,必须查阅中英文文献资料,范围涉及国内外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在她严格的要求下,已经研三的胡章鹏已独立发表了1篇EI论文,1篇中文期刊论文,“刘老师在学业上对我要求很严格,在生活中对我又很照顾,就像一位亦师亦友的大姐姐。”胡章鹏满怀敬意地说。

2021年底,刘娅菲通过副教授的评审。耗时4年才评上副教授,她却显得非常淡然,她说:“搞科研是一场马拉松,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与耐心。”对她来说,如何将实验室内的科研与油田现场的实际难题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帮助油田解决一些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才是她最关切的事情。

当问及什么时候能评上教授,她“佛系”地说:“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你只管努力,剩下的顺其自然就好。”

IMG_260


党伟:不停歇的陀螺

IMG_261

党伟,1990年9月生,陕西定边人。2013年获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士学位;201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赴University of Utah,Energy & Geoscience Institute联合培养。2018来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讲师,2021年获副教授,特聘教授,2022年任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油地质系系主任,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勘探与评价。

01

2020年,党伟顺利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并评为西安石油大学的副教授,特聘为教授。彼时的他,还不到30岁。

人常说“三十而立”。可党伟早已在不到30岁的年纪就确立了“为国找油,初心不改”的人生追求和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我国是石油比较匮乏的国家,且以非常规的油气资源为主。常规的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对非常规的油气适用性较弱,必须针对非常规的油气地质开展研究。党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立志对非常规油气地质进行深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助力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针对页岩损失气量计算方法针对性不强、准确评价难度大等问题,党伟创新提出了一种新的损失气量计算方法-MCF曲线拟合法,实现了损失气量的精确计算。此外,针对页岩油微观赋存机制认识不清、含油性评价难度较大等问题,党伟和团队提出了页岩油微观赋存表征新手段和含油性评价新方法,成功地为页岩油赋存表征和资源评价研究提供了又一技术手段。

未来,党伟还将继续围绕页岩油气地质勘探与评价方面进行持续研究和探索,组建科研团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争取产出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的基础性、创新性科研成果,为服务国家油气重大需求贡献绵薄之力。

IMG_262

02

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党伟能在参加工作两年时间内获评副教授,并特聘为教授,四年后担任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油地质系系主任?可当你翻开党伟的履历,看到满满当当都是亮眼的成绩时,你就会明白“实力就是一个人最强的底气”的涵义。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然资源部页岩气重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页岩气地质调查重点项目以及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

在学术研究方面,他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38篇,EI论文4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14篇;合著页岩气著作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申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4项、美国国家发明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担任Fue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地球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等33个SCI、EI及核心期刊审稿人。

除了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党伟还担任中国能源学会石油天然气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会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陕西省石油学会会员,《油气藏评价与开发》《非常规油气》青年编委,《地球科学》《Geofluids》客座编委。

在教学方面,党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石油地质学》《地热学》《地热资源勘探与评价》等课程,假期还要带学生外出野外实习。除此之外,党伟还承担着院里和系里的行政工作。每天两眼一睁,忙到天黑是党伟的常态,他谈到自己时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加班加点早已是家常便饭。

每天的工作接踵而来,当问及如何做到高效处理教学、科研、行政如此繁多的事务时,党伟表示除了挤时间,压缩休息时间外,还得将时间分段管理。他举例说,除了雷打不动的日常事务外,比如教学科研,还有临时的紧急事务,比如科研单位的汇报和院系材料准备。他总会集中时间办好当下最紧急的事情。他说:“尽管工作千头万绪,只要我们能抓关键,就能纲举目张,带动方方面面共达成效。”

IMG_263

03

党伟来自被称为“塞上油城”的定边县。受家乡油气资源环境的影响,成绩优异的他报考了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学专业,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开始硕博连读。读博期间,他还以联合培养的方式在美国犹他大学能源与地球研究所研习近1年的时间。

20年的求学生涯,党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这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是长跑,学习更是长跑的过程,不能因为一时的进退来断定自己的人生,只有坚持不懈、勇攀高峰,才能发掘自我潜能、不断突破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如今的他,走上讲台,把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得到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学生们。

“教育是个良心活。”党伟说,“我全心全意地为学生负责,毫无保留地付出。”全心全意为学生负责,不仅体现在他精心准备的每一堂课中,更是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

面向本科生时,他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框架。当讲到重点难点时,他会适当地放慢节奏,再通过课堂互动、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吸收。他将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在为本科生讲授《石油地质学》的过程中,他将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成藏地质特征等最新的工作进展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不仅帮助学生搭建知识体系框架下,还进一步打开学生的专业视野,感受到石油地质专业的特色和魅力,提升专业自信。

培养研究生时,党伟一直坚持关键时候“推一把”。所谓关键时候“推一把”就是在全面了解学生自身所长和科研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提前规划学业,并认真指导,严格监督,让学生不在求学过程中留有遗憾。已经研三的李菲在他的指导下,第一篇SCI英文文章已经顺利接收。她说:“党老师对我们非常负责,手把手地教我们,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对科研很严谨,论文里的图片细微错误和文字标点错误,他都会一一指出来,要求我们改正,而且他经常熬到半夜一两点,帮我们修改英文论文。”

目前,党伟带领的5名研究生中,有2名研究生完成了SCI论文的投递,1名研究生完成了论文的撰写,1名研究生完成了国家发明专利的撰写。学生们说,很高兴有党伟这样的好导师,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从西石大的学生,到西石大的老师,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西石大都给予他充分的滋养。他深爱着西石大,尽管每天忙得像一只不停歇的陀螺,他也甘之如饴。他说:“能为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做贡献,我很幸运,也很荣幸。”

IMG_264


马瑶:坚定的地质人

IMG_265

马瑶,1990年3月生,山东沂南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阶段就读于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地质学专业;硕博连读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矿产普查与勘探;2015年7月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学等研究。

01

16年前,马瑶求学西石大,好学力行地收获了亮眼的成绩,为自己的学术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7年前,她重回母校,扎根基础地质研究,以求是创新的信念在地质学领域探知求真。3年前,她获评副教授,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说:“要纯粹,更要坚持。”

入职以来,马瑶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学等研究,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普通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岩相古地理》等专业课程。一支笔、一叠稿纸、一台电脑、经常奔走在野外,就是她做教学和研究的全部。

从学生、学者到老师,马瑶一路走来,一路坚守。总结自己的经验,马瑶认为之所以能不到30岁就评上副教授,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在年龄上的优势。“我16岁上大学,在研一的时候直接转读博士,硕博连读5年就毕业了。可以说我前期的求学生涯比较顺利,而后期的科研也因许多老师和同事的无私帮助得以顺利开展。”马瑶非常坦诚地说。

因为上大学时年龄比较小,马瑶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彷徨和迷茫,“地质学能干什么?我学地质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地质学?”是萦绕在她心头的三大问题。好在有良师益友的热心帮扶,再加上骨子里的韧劲,马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矿产普查与勘探的研究生,随后又成功申请硕博连读。读博期间,由于学习和科研成绩突出,她两次荣获国家奖学金。

一路走来,过五关斩六将,靠的是不服输的精神,马瑶终于攀爬到地质学科的高峰,穿过时间的迷雾看到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如今的她,从容淡定,坚定地称自己为“地质人”,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地奋斗在“教书育人、科研报国”的征程中。

undefined

02

在求学的过程中,马瑶没有吝啬时间的付出,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马瑶也没有止步学习和研究。

从事教学工作已有7年,马瑶讲授过多门专业领域相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评教成绩都在98分以上。如何更好地为学生们讲好课,是马瑶孜孜不倦的研究课题。

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如何教学和课后辅导,马瑶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我给本科生讲课会细致讲解、多举实例,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而给研究生讲课,我会多介绍科研进展、科研方法,启发其自主钻研的能力。另外,教学手段多样化,增加调动兴趣和积极性的环节和内容。”她总结道。

在上好课的同时,马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课外辅导。针对很多大一新生还没从高中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走出来的状况,她会主动在课后联系学生,给他们分享一些专业知识的小文章、小科普,发一些相关的作业习题,鼓励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更激励他们深入地质学领域,看见不一样的山河风景。

除了课堂教学,马瑶还要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论文指导,每年近300个课时让她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依然很享受这种充实快乐。她说:“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在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研究地质历史的同时,就应该将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的奥秘和科研问题用放大镜、用比例尺、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在教学方面和含油气盆地基础地质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2022年暑假,马瑶带着学生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野外实习一个月。夏天的阳光很强烈,气温干燥炎热,让她和学生们每天都汗流浃背,衣服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汗渍。可环境越是艰苦,她越是斗志昂扬,她戏谑自己是“女汉子”,以身作则地给学生们展示什么是地质人该有的精神风貌。

“我不会觉得辛苦,也不会害怕晒黑而不愿再出去。因为对我来说,这是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是马瑶经常给学生讲的一句话。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大批西石大学子确立了以地质学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奋斗目标。

IMG_267

03

近年来,马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横向课题2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重大专项1项、横向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EI及核心期刊论文12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8年她评为校级青年学术骨干教师,2021年她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

亮眼的学术成绩背后,除了她对地质学科的热爱,更有强烈的探索心态造成的勤勉不辍。刚参加工作时,马瑶向学院一位老师虚心请教,这位前辈告诉她,搞科研就是靠恒心和耐力。当得知前辈基本连大年初一都在办公室时,马瑶深感敬佩的同时也暗下决心要践行前辈的优良作风。

搞地质学研究,需要经常出野外,历经跋山涉水,忍受酷暑严寒。马瑶把野外勘探当做是自己最重要的修炼,不管是寒冷的雪天,还是酷热的夏天,野外的崇山峻岭之间都有她踏勘实测的身影,甚至在大众狂欢的节假日,也是她最好的野外调查时间。

从入门地质学领域以来,马瑶前前后后在陕甘宁蒙晋等9个省份的野外调研,几乎跑遍了鄂尔多斯含油气盆地的野外露头。行走不同地带,用双眼观察,用双手触摸,她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拓宽了思路。也正是在一次出野外的过程中,她偶然发现了一个常见但被人忽视的问题,经过深入发掘以后,成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

早在读博期间,马瑶曾多次跟随导师团队去铜川的野外踏勘,期间多次观察到在三叠系延长组湖相泥页岩中发育有大小不一的钙质结核体,部分与结核体接触的泥页岩呈鲜艳的红褐色,仿佛被火烘烤一般。这一奇异现象当时就引起马瑶的好奇,但因当时的研究目标不在此,她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可这个疑惑一直存在心底。

2016年,为了弄清楚其性质和成因,打消心中的疑虑,马瑶带学生来铜川一带野外实习再次勘探。她带领学生对钙质结核进行取样分析。待仪器分析后发现其并非常见的灰岩,薄片下显示出特殊的球粒状结构、放射状结构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确定它的成因、分布规律,以及与它共生的泥页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马瑶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系列分析化验及研究基础上取得了创新性认识,为进一步揭示致密油形成机理、致密油富集规律以及坳陷型湖相含油气盆地生烃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个司空见惯的岩石表象,竟蕴含着如此精深的奥秘。很多地质学的学者和学生,还有很多勘探者都看到了这一物质现象,却没有人对此深挖和深究,因此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发现。这件事对马瑶启发很大,回忆一路走来的种种选择,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但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心中的坚持和坚守。

“最后成功的往往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是具有远见,懂得克制,能够苦干,富有责任心和从不放弃努力的人。”这是马瑶的博士导师李文厚教授在毕业之前给她的赠言,看似平常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毕业多年,马瑶一直记得。

undefined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官微